Sam
Product Designer, Cybozu
https://www.techtech.cc/users/samsamfish
我是 Sam,大學讀的是政治系,但因為發現之後沒有想做相關的事情,所以就決定到日本就讀視覺設計相關的科系。不過後來因為聽了「科技島讀」,才發現 UIUX 這個領域,好像比較符合自己對於設計的想像,因為更像是在解決問題,而不只是在製造商業產品。
而我目前是在日本的日商公司 Cybozu 擔任 B2B 的產品設計師,工作時大多數是與日本人合作。雖然日本對外大家通常會想到無印良品比較禪的感覺,但因為網站部分日本人比較保守一點,所以 UIUX 領域其實發展相對慢許多。
e.g. Rakuten
無知之知
灰階思考
風風火火
這三個可能有點不太像形容詞,首先「無知之知」指的是,我會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,所以就越能知道更多的事情。而這也不只是工作或人生,像是物理和數學這些不同的領域,藉由從基礎開始了解,才發現說原來有人去研究這樣的宇宙。
而「灰階思考」可能和我作為外國人在其他國家有關,以前我會覺得事情總有對或錯,但後來發現其實很多時候,從不同面向來看會有很多對和很多錯,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。
最後一個「風風火火」則是指我行動力很強,通常想到什麼就會去做,但缺點可能是會有點三分鐘熱度。像前陣子有想錄 Podcast,就馬上去買了麥克風錄了兩集。但後來發現該講的都講完了,就會有點沒有動力持續下去。
Alexa
智慧燈泡
iPad Mini
我會透過 Alexa 的 App 設定「如果鬧鐘關閉,就自動把燈開起來」,讓我每天早上起來都可以被光喚醒。我覺得 Alexa 算是一個 Hub,讓我可以設定一些「如果 … 就 …」的條件去控制很多智慧型裝置。
而我自己也有在考慮支援 Alexa 的智慧門鎖,安裝上可以從內側安裝,不用換掉原本的門鎖,所以對我在外租房就很方便。概念上就有點像是透過手機或手錶,就可以叫一個人從屋內幫你開門。
我平時學習主要會用 得到 和 Scribd ,其中 Scribd 是一個英文書吃到飽的服務,上面雖然不一定都會有最新的書,但因為訂閱可以直接吃到飽觀看,就蠻符合我最近在學英文的需求。
至於筆記的部分我之前是記錄在 Notion,但因為我習慣讀的時候想到什麼就記點什麼。所以雖然 Notion 什麼都能做,但因為每次打開都要特別找到對應記錄的地方,就會有點不太方便。後來我是改用 flomo,打開後馬上就可以開始記錄,而且每個記錄又會按照時間軸呈現,我目前使用下來是覺得還不錯。
而這些學習的內容,有時候我也會寫成文章在 Meidum 分享,而因為我在日本工作,所以有時候也會分享在日本當地的部落格平台 Note 上面。
我不算是一個很常會去刷動態的人,所以比較常是有什麼需求才去用 Google 查。像是找到 Scribd 這個產品,也是因為我在學英文時,想找有沒有吃到飽的英文書才找到的。
我自己也很喜歡一位英國的 Youtuber Ali Abdaal,他會介紹一些產品和書,幫助你不只是找到產品,更像是找到要怎麼用這些產品,像他就把 Notion 使用得非常好。
會,但可能不是我看了什麼就分享給別人,反而會是如果有別人也有一樣的需求,我才會去分享。而分享的原因,我覺得可能算是可以作為和朋友的一個話題吧。
因為我自己是設計師,我覺得很重要的是產品要以使用者為中心。同時,可能因為我自己在國外,我認為一個好的科技產品,也應該要能夠包容不同的使用者族群,包括語言、種族、生理條件等等。
像我目前身邊就有身障的同事,之前我們使用 Miro 進行 Brainstorming 時,就比較難一同參與操作。而近期 Miro 新的版本好像就新支援了無障礙的功能,讓使用者可以透過鍵盤操作,我就覺得蠻符合上述定義的。
因為我是設計師,會很需要保持對新產品的敏感度,所以 TechTech 對我來說,會是一個很好接收這類資訊的地方。
雖然幾乎是以日文發推為主,但是如果想要交流關於日本的 IT 或是設計,都歡迎 follow 或是私訊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