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ma— 視覺設計師, 軟體接案公司|科技愛好者

Emma
視覺設計師, 軟體接案公司
https://www.techtech.cc/users/kosugi

可以和我們介紹一下你自己嗎?

我是 Emma,目前在一間軟體接案公司擔任視覺設計師,負責專案的視覺、插畫、網站和 App 的設計。我大學是畢業於建築相關科系,畢業後主要在做空間設計相關的工作,幾年前從台北搬回嘉義,轉而從事視覺和網頁設計相關的工作。未來則希望自己可以繼續往 UIUX 領域前進。

你會用哪三個形容詞描述你自己?

  • 謹慎

  • 猶豫不決

  • 和善

這三個形容詞主要是我在職場呈現的樣子,和善指的是我和同事相處的方式,而謹慎和猶豫不決指的是我比較傾向先配合別人,如果要要求別人就會比較謹慎和猶豫不決。不過私底下的我會比較反差一點,對於喜歡的事情就會比較活潑。

你平時工作日的一天會是長什麼樣子?

  • 09:00:打卡、喝水、整理桌面

  • 09:00–18:00:上班、完成工作日誌

  • 18:00–01:00:下班、看電視、休息、玩手遊、滑社群、上線上課程、準備作品集

以前下班看電視會看戲劇,但後來都改看新聞。原因是因為看劇有時候很燒腦,看新聞反而可以很無腦。同時看新聞也能比較避免自己與現實生活脫節,不然平時也不太會去追生活資訊。

你平時工作日的配置會是長什麼樣子?

使用的硬體

  • 螢幕 — 雙螢幕 ACER SA230、 ACER K222HQL

  • 手機 — iphone 11

  • 鍵盤 — Logitech

  • 滑鼠 — Cerberus Mouse

  • 手錶 — 小米5

  • 平板 — IPad Air

  • 繪圖板 — Intuos Pro

  • 耳機 — 有線耳機

使用的軟體

  • Skype

  • Line

  • Illustrator

  • Photoshop

  • Figma

  • Notion

  • Spotify

  • Chrome

  • U-Office Force:公司打卡

  • Safari:測試設計稿

  • Pinterest

  • Behance

  • Medium

  • 公司後台管理系統

常聽的音樂

  • Lofi:雖然 Spotify 有,但會選擇用 Youtube 聽,因為有動態畫面會讓我有工作感

  • 呱吉直播或很吵的音樂:想睡覺或沒有幹勁的時候,會找音樂讓自己清醒

你平時都如何使用你配置中的科技產品?

Skype + NAS + LINE

我們公司內部主要使用 Skype 作為溝通協作的工具,不同專案會建立不同的群組來溝通。而如果有檔案需要存放,我們會先上傳至 NAS 後,再將連結張貼到 Skype。至於外部的話,我們公司主要是用 LINE 作為與客戶溝通協作的工具。

Windows 自黏便箋

我很喜歡 Windows 內建的自黏便箋功能,我主要用來管理專案進度、專案資訊、公司資訊、個人資訊。在管理專案上,我習慣分為三個階層來管理。第一層是專案相關資訊,例如:專案名稱、起始日期、結束日期,並放上今天要的待辦事項、第二層則放專案重要的進度資訊、第三層則是整個專案的待辦事項。

你平時會如何獲取有關科技產品的資訊?

我平時主要透過臉書和 Medium 獲取有關科技產品的資訊,而最近我有參加收收 UIUX 設計所創立的臉書社群和 LINE 社群,主要可以在裡面找到相同背景的人一起交流。

有推薦哪些獲取科技產品資訊的方式嗎?

我蠻推薦收收 UIUX 設計的,因為平時工作比較難接觸到相同領域的人一起交流,在裡面可以一直獲取到新的資訊覺得蠻不錯的。另外,LinkedIn 也是個不錯的獲取資訊的方式,之前在準備履歷和作品集時,可以從相關背景人的履歷和作品集,獲取他人的經驗與方法論。

你平時會如何分享科技產品的資訊?

從社群媒體得知科技產品的資訊後,我會先判斷是否有趣或具有話題性,才決定要不要分享給朋友。因為如果分享的內容不有趣,分享之後話題也不好延續延續,就會覺得分享好像怪怪的。

為什麼你會想分享科技產品的資訊給別人?

主要是平常和別人交流時,覺得別人可能會想知道就會分享給他。而分享之後,如果對方真的有用的話,代表他認同了我給他的分享,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。

你覺得怎麼樣才是一個好的科技產品?

我覺得一個好的科技產品應該要可以顧及到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,因為科技應該是用來打破人與人的障礙,而非加深人與人間的隔閡。舉例來說,年輕人學習科技產品可能很快,但對於中老年人來說,學習的慢有時並不能完全怪罪於他們,反而可能是這些科技產品並沒有顧及到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。

目前或近期有哪些科技產品,符合你上述的定義嗎?

我覺得「分帳龍寶寶」這個產品就很符合上述的定義,以記帳和分帳來說,大家通常都會想到要做成 App,但他們卻採用 LINE Bot 這個形式來達成。我覺得就是顧及了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,因為對很多人來說要另外下載 App 的門檻其實很高。

你會怎麼介紹 TechTech 給其他人?

我的想像是科技產品版的 Pinkoi,不一定是想買東西,可能只是想上來看逛逛。有點像是線上的工具書,很好玩會想每天上來逛逛有沒有新東西。